甘肃省进一步推动法治副校长制度实职化运行******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出台《甘肃省推动法治副校长制度实职化运行的实施意见》,对我省法治副校长建设体系、法治副校长作用职责进一步进行了明确细化。《意见》强调,我省构建法治副校长制度贯通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的法治教育体系,提升学校治理效能,以法治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据了解,到2022年年底,我省所有中小学校(不含教学点)、中等职业学校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在此基础上,我省将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实现法治副校长向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等延伸覆盖。
根据《意见》,法治副校长的职责主要集中在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预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上。法治副校长具体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在职工作人员中产生,经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聘任。按照程序,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学校(教学点)、学生等情况,按照不低于本辖区中小学校总数150%的目标,提出法治副校长人员库建设需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分配的名额需求,优先选派县级(含)以上单位工作人员入选法治副校长人员库。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考虑辖区学校需求和工作便利,制定聘任计划,从法治副校长人员库统一匹配选聘。每所学校配备至少1名法治副校长,师生人数多、有需求的学校,可以聘任2名以上5名以下法治副校长。学校在显著位置公示法治副校长基本情况、工作职责、联系方式等信息设置法治副校长信箱,畅通师生投诉举报渠道。
通过法治副校长制度实职化运行,我省将努力把法治副校长制度打造成甘肃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将法治副校长队伍打造成推动学校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打造成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打造成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等部门有力支持学校工作、履行法定职责的重要品牌,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湖北以流域为底图布局重点湿地保护修复区域******
中新网武汉2月3日电 (梁婷 陈伟)湖北以长江、汉江、清江及其一级支流为骨架,布局重点湿地保护修复区域。记者2日从湖北省林业局获悉,该省今年将在洪湖、沉湖、龙感湖、网湖等重要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修复退化湿地7万亩,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湖北拥有中国最大的江河湖泊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总面积174.6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9.4%。该省完善了以湿地类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多种保护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
据了解,此次布局的重点湿地保护修复区以长江中游湖泊群为主体,将开展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推进实施江河湿地带、湖泊湿地群、丹江口库区和三峡库区为主的人工湿地区保护和修复。
其中,长江中游湖泊群湿地保护修复区包括三峡库区以下的长江干流及汉江中下游地区,是连通洞庭湖、鄱阳湖的重要湿地生态廊道;丹江口库区及汉江水源地保护修复区分布于鄂西北地区,是鄂西北秦巴山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三峡库区及清江水源地保护修复区分布于鄂西南地区,是鄂西南武陵山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和清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湖北持续推进修复江河湖库湿地水域与岸线生态。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累计实施退垸(田、渔)还湖36.75万亩,退耕还湿29.15万亩,修复退化湿地13.23万亩。(完)